【基隆毋驚雨,如何打造不怕水淹的「韌性城市」?】
很開心能夠邀請到每次在討論都市設計時給我很多啟發的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的教授廖桂賢老師來到基隆演講,也很感謝基隆市府都發處、環保局的同仁,以及許多關心「水」「水患」市民朋友一起在周日的下午進行了非常棒的公共討論與思辯。
#淹水這件事情
廖老師演講一開頭就給了非常清晰地概念釐清。當我們在談「水」,是在甚麼場域、以誰為中心的?淹水(Flood)其實是中立的水文現象,不含價值判斷;發生在「人類生活場域、聚落」(如都市),才會稱為「水患」(Flood Hazard)或更大的災害:水災(Flood Disaster)。
#工程還是非工程? #不讓水來 還是 #不怕水淹
老師也特別提到,水本來就會隨著河川或海水潮汐瀰漫陸地,是很自然的現象,但涉及人類領域,就變成需要治理的「水患」。華人傳統上把水視為「洪水猛獸」、是要治理的對象,但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聚落,湄公河的水養活了稻子並帶來漁業,洪水對當地農業相當重,因此他們文化裡是把淹水視作緩慢進入到生活的「烏龜」。
然而在現代都市裡,太久以來以「工程」介入的「治理」手段,已經牢牢地抓住我們對水的看法,一把「防洪」(不讓水來)視為最重要的,不斷地在河邊、海邊築堤防、挖深河道、做排水系統甚至分洪道等等。最後這樣的城市,有著高防洪特性,非常具有穩定性(Stability),但卻極度低韌性(Resilience)。這樣穩定的城市系統讓居民失去因應環境變動學習調整的機會,尤其在面對極端氣候和氣候變遷會讓防洪工程出現破口,反而因為韌性極低、無法容納水的公共設施和無法隨著變動的大自然適應環境而出現嚴重的災情與人身、財產等損害。
#韌性是什麼 #甚麼是韌性城市
廖老師特別強調,韌性(Resilience)是面對外在的變動,以調整自身的方式而持續存在、持續發展的能力,而非阻止變動發生。承洪韌性是耐淹力與災後重建力的總和,在自然的變動中,我們也該朝讓城市成為一個不怕水淹的城市的目標前進。除了擁有古老智慧的湄公河三角洲,老師也舉了世界各地現代城市如何提升城市耐淹力的三原則:
一、如打造海綿城市,增加都市滯洪力和滲水力。如哥本哈根的雨水花園(Rain Garden),公共設施與社區有綠地下凹的設計來承接雨水。又如荷蘭鹿特丹的水廣場,將公共設施如籃球場、溜冰場的戶外運動空間下凹,大雨時可以成為都市的滯洪池。
二、私部門與公部門和力打造耐淹建築與公共設施,應付外來大水。例:新加坡國宅讓一樓淨空不住人,晴天時是有遮陰的公共空間、雨天時讓水淹也不怕。
三、打造兩棲交通系統,因應長時間淹水。如威尼斯臨時木板棧道或如德國漢堡的永久式二樓棧橋,以及兩棲公車等。
#要踏出第一步 #來打造真正承洪韌性高的韌性城市
老師最後也提到,台灣社會應該要認知到「淹水一定會發生」,且以此為城鄉發展前提,並減少對防洪工程的依賴,讓無害的淹水適度發生,提升防災意識,使民眾理解洪水的價值並使其成為資源而非僅只是災害。
#講座最後大家的討論 #從過度開發檢討到韌性城市的可能
在場的基隆朋友和市府朋友都分享非常多心得。作為山城海港都市的基隆,很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災難衝擊。如2017年大武崙的淹水造成居民夢魘外,2020年9月的強降雨幾乎無法預測,也讓基隆各地都出現災情。同時,也有很多基隆朋友提到,基隆山坡地過度開發的議題,也讓自然的土壤、植披失去分攤淹水的能力。
我也分享針對過去淹水的大武崙溪的前瞻 #治水 計畫,像是築堤防、浚深河道或分洪道,都還是停留在「不淹水」的工程思維,然而更高的堤防?把河底挖的更深?不斷的加派抽水機?有效嗎?在去年的幾場大雨,我們就看到堤防雖然阻隔了大水,卻積了更多的河水,最後只差一點點就要潰堤、造成更大的災害,而堤後排水也因為堤內河水積高,而造成排不出去的現象。不讓水來 的工程方法在氣候變遷下可能已經開始失效。
面對氣候變遷,尤其又要開始進行河谷廊帶的產業規劃,我們是不是有機會翻轉這個概念,讓市府不要再把大筆的稅金(大家的錢)投入可能逐漸失效的防洪工程中,應該要為了未來世代和城市永續發展,開始把「韌性城市」成為產業發展、都市設計與公私部門合力的目標!
精彩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WeiChung.Keelung/videos/698569837516182/
「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臺大城鄉所甲組/成大都計所/北大都研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都市計畫類研究所分享文-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111成大都計所考試心得(無補習)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政大地政、成大都計研究所心得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都市計畫類研究所分享文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成大都計評價、台大城鄉所面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成大都計評價、台大城鄉所面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Re: [發問] 有成大都計所規劃組的學生嗎? - urban_plan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台大城鄉成大都計逢甲都資心得| graduate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106學年度北大都市計畫、中山公事所推甄 - WEB批踢 ...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其他] 110年高考二級、高普考都市計畫技術三榜心得分享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德國研究所準備心得:空間規劃&都市計畫/設計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都市計畫(Urban Planning)碩士申請簡介 ... - PTT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成大都市計畫ptt :: 台灣豬豬真好吃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108高考都市計畫技術上榜心得- 看板Examination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情報] 全國規劃系所實習聯展發表會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都市計畫學系ptt的評價費用和推薦 的評價
- 關於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109公費留考-城鄉規劃與設計- studyabroad - PTT旅遊 ... 的評價
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陳映竹副教授獲得校內獎助於2018年1月15日至2月14日赴日本京都大學短期研修,期間共參加10場次學術交流活動,包括參訪「太平洋水泥製造業之藤原廠」、「京都市焚化廠(Kyoto Hokubu Clean Center)」及「KYOTO地球環境的殿堂」表彰式,以及相關研討會、學生活動等。
於「太平洋水泥製造業」參訪過程,了解該產業再利用廢棄物,不參與原料製程,僅作為燃料用途,降低影響水泥產品品質之疑慮。「京都市焚化廠」加入活性碳吸附程序,加強去除戴奧辛污染排放之疑慮。
「KYOTO地球環境的殿堂」表彰式每年於國立京都國際會議中心表揚對環境有顯著貢獻之學者,該場地為簽訂京都議定書(COP3)的重要代表場地。此次短研京都大學「大學院地球環境學堂」之藤井滋穗教授(Prof. Shigeo FUJII)為主要協助辦理窗口,陳副教授亦拜訪「工學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學專攻」之酒井伸一教授(Prof. Shinichi SAIKAI)與高岡昌輝教授(Prof. Masaki TAKAOKA),結識泰國瑪希敦大學之Suwanna Boontanon副教授(合影之前左二),交換學術交流心得、積極創造國際合作計畫。
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農業的希望】
#農業基本法
(文長慎入)
https://m.facebook.com/photo.php?fbid=1213612325317778&set=a.468489463163405.111261.100000070665851&type=3&theater
6月1日接到立委蘇治芬辦公室的電話邀請
說時代力量黃國昌主席推薦我6月15日去立法院參加「農業基本法」的公聽會
本來以為只是去大觀園逛逛就答應了
6月13日收到正式的開會通知
除了經濟委員會的立法委員
農委會、內政部、衛生福利部以外
與會專家學者名單14人,13人如下:
郭華仁教授,台大農藝系教授,臺灣種子學權威。
吳榮杰教授,台大農經系教授,農產貿易、農業金融專家。
王俊豪副教授,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農民社會福利與結構政策專家。
王志文秘書長,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秘書長,台大農推博士。
胡忠一博士,東大農經博士,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副組長。
鍾怡婷博士後研究員,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成大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趙信賓總幹事,大肚區農會總幹事。
吳勁毅博士後研究員,慕尼黑大學工學博士,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孫明賢執行長,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前農委會主委。
徐源泰院長,台大生農學院院長,食品安全專家。
張靜貞教授,台大農經系教授,農業生產力與效率研究專家。
孫立群副教授,台大農經系副教授,前行政院發言人。
林啟淐總幹事,中華民國全國漁會總幹事。
(現場另出席的專家學者有:
蕭堯仁主任,中華民國全國漁會主任。
張鈺萱總幹事,莿桐鄉農會總幹事。
…等等)
看完專家學者名單後有點惶恐
努力看了兩天立法委員版本的農基法
只有1天的公假所以15日一早就到了會場
現場主席說每位專家學者論述8分鐘
我才發現公聽會不是來“聽”
而是“來說給人家聽”
就同一事物來檢視他人與自己的差異
其實就是一種最好的學習
難得有這個機會可以跟這麼多農業界的高手學習
於是我一邊聽每位專家學者分享對委員版本農基法的建議
一邊將自己這兩天的心得寫成講稿
怕上台緊張亂了
雖然在這個陌生的舞台
我相信我今天出現在這裡
上蒼一定有祂的道理
未來的農業基本法將將證明標章驗(認)證制度納入條文中
這不正是我們玉里米產地標章制度所建構的嗎?
所以當主持人宣布
我們請主講人玉里鎮公所農業課課長高明‧帕桑上台的時候
當我起身時
我覺得
我並不是一個人獨自邁向講台
我承載許多人的努力與夢想
劉前鎮長、戴前主秘、每位為玉里米付出過的農業課與檢驗站同仁、草創初期一直相信與跟隨我們的小農、跟我們一起奮鬥過的伙伴、扶持過我們的貴人們、我這些年為了工作鮮少陪伴的家人以及我在天上的父親…
我在台上倡議的同時
似乎就可以看見大家坐在那裡
對著我微笑
給我力量
謝謝你們讓我可以站在這裡為小農的理念發聲
雖然在這一年多來
我們的理想受挫
但我們對理念的堅持並沒有絲毫地動搖
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
也被攻擊為異端
我們著眼於未來
美麗的花朵不一定要開在我的窗台
我也可以站在街角凝望著欣賞它
下台後
吉仲老師遞著有他手機的名片給我
我在研究所的時候
他剛進中興農經任教
現在已經是農委會副主任委員
他說講得很好
以後對政策有什麼想法可以直接打電話給我
我哪敢濳越
我心裡只希望
這次農基法是玩真的
會議結束後
孫前主委特別過來給我勉勵
或許他覺得我是個很奇怪的公務人員吧
跟我分享了許多在公務推動上的經驗
也跟我說了他這40多年來的無奈
不過能跟大前輩比肩暢談
是我從沒想過的事
站著談了將近一個小時
我覺得比上一學期的課還要值得
證明標章驗(認)證制度是正確的道路
農業生產要為消費者負責
農業未來的走向一定是往食品安全跟產地控管來走
雖然在不久離開玉里後
我將先離開農政與農民輔導這個區塊
但我仍然會堅持站在小農與農村的立場
把未盡之路走完
這是我的“農道”
我相信
我會回來
---------------------------------------------
以下
105年6月15日赴立法院參與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經濟委員會
從推動新農業討論制訂「農業基本法」系列公聽會倡議內容
主席、委員、老師、各位先進、長官大家好:
我是玉里鎮公所農業課課長高明‧帕桑,我在玉里是農業政策的基層第一線執行者,我在尖石鄉是青年農民,今天很榮幸受推薦邀請參加此次會議,但我的智慧不夠,只能以12年在農村所見的立場,來提出我對農基法的見解。首先,我還是要呼籲,農地是否需要在基本政策設專節來規範?我每天在農村看農地流失,每天蓋著明知現在合法,未來準備非法容許使用的章,我在學校的時候看著彭前主委下台返校教書,農地開放了,農地從管地管人,到管地不管人,到現在管地不管有錢人!沒有農地沒有糧食,沒有農地沒有農民,沒有農地沒有農村、沒有農地沒有農業。農地是農業的一切根本,農地農用是農基法的靈魂不是嗎?怎麼會淪落到自然保育的章節項下?看看各國的歷史,危及歷代政權的星火,都是從農地問題開始的,農村青年在自己的家鄉成為外地人的佃農,易地而處,各位覺得呢?
基本政策第一節,糧食安全的部分
在基本法內提出維繫小農及家庭成員為主的經濟耕作模式,在臺灣平均耕地0.7-1.1公頃的情況下,如何在農民及消費者雙贏的情況下,保障糧食安全及提升家戶農業收入?在實踐上,產地證明標章的應用可達成此目標,所以在此建議政府應該去強化產地證明標章的應用與推廣。產地證明標章可達成產銷履歷、原產地標示及食品供應鏈資訊透明化的目標。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農業產值,自然能達成青年務農與留村,另一方面,亦能減緩天然災害救助之壓力。
產地證明標章可以簡單的達成前述的目標原因有二:一、對農民來說簡單;二、由地方公所來執行最適合。在此,也要呼應前面許多先進所提到,政府政策應好好的去考慮政府行政分工的部分。我們在100年推動玉里米產地證明標章,我們與池上關山不同,我們是以輔導小農發展為主,我們確實有了一些改變。一、參與農戶的家計收入明顯增加,每一甲地每期可增加10-15萬;二、傳統生產農戶開始轉型,不再只思考生產,也開始去思考怎麼行銷與包裝;三、品質提升並重視商譽;四、開始合理化用藥施肥;五、開始轉型友善農法及有機。我對郭教授在上下游專欄裡提到「有機農業的真諦在友善土地、不是農藥零檢出」十分贊同。但我們從基層執行推廣單位來看,一開始就對農民講有機太高調了,政府的有機倍增計畫裡面,有多少的數字是被美化,像我們玉里的成效這麼好,也不過是農場幾百甲的土地租給東豐跟銀川兩大有機合作社,有多少是農民在參與有機?農村到底有多少人能從事有機?所以,我們不如換個角度,從農藥零檢出出發,到合理化用藥,在到友善農法,最後進到有機農業,給農業一個緩衝期,會不會比較踏實?
第二節,農業經營與輔導的部分
給予農業經營者支持與獎勵,尤其是農青是很重要的,但農青在農村的進入障礙是什麼?一、土地投入過高,取得租地也不易。目前雖有許多政策,如小大(小地主大佃農),但是有太多是出租人與承租人私下談好在去農會簽約,政府的“媒合”功能失效,甚至發展到現在,小大已經成為大大大,大地主成為更大的承租戶,土地正義喪失,我們必須注意;二、產值低,尤其是水稻;三、收入不穩定,看氣候,尤其是花東。所以,未來要如何確實去支持,在技術上也要去好好思考。離農津貼的設計,需要避免原戶繼承的問題。另外,請各界不要再鼓勵虛幻的半農辦X,都市人只是嚮往其想像的“農村生活”,而非想投入“真正的農業生產”,形同增加萎縮型發展農戶,農業的主體到底是誰?
在第十八條加強農業科研與推廣的部分,以目前改良場四處兜售技轉權的狀況,農民哪裡有享受到政府研究的成果?國家的研究成果,為什麼是企業比農民先享受,而農民去分享企業使用過的殘質?這很荒謬!為什麼國家研究的成果不能落實在農民身上?誰可以告訴我?
在農業生產專區推動的部分,輔導民眾行銷應該要再加強,專區形成形同區域內產地供給增大,像玉里3300公頃的水稻,年產6500公頃,糧價在縱谷最低,為何?因為通路還是掌握在少數糧商手中,如何在專區內設計行銷制度,並且減少剝削,才能真正協助小農!
關於農業保險,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啟動的辦法愈修愈寬,但每年的爭執還是在災害成數的判定,所以未來在農業保險設計,使用者付費是正確的,但承保跟認定單位的設計上,真的要認真思考,不然,我真的懷疑這個保險能撐多久,尤其在宜、花、東地區。
(八分鐘發言時間到,農委會陳副主委替我要求主席讓我講完,所以,以下會比較針對法條做論述)
第三節,農民與農村的部分
在第三十一、二、三提到農業經營貸款的問題,我從大學跟研究所時就接觸農信保(農業信用保證金)等議題,如果以一個青年返鄉,目前購地成本增高,像玉里一甲水田1500萬,一般農戶一年收不到30萬,就算貸到了款也還不起,青年一入行就負債,一輩子守著一張田,最後田甚至還有可能被銀行收回去。所以現在問題不是借不到錢,問題是種田根本沒錢還。
在第三十六條農村整體規劃中,希望對山地農業經營有規劃,山坡地農業的問題會是將來要面對的問題,有許多農水路需要增建或改善的規劃,尤其是未來在原保地的新墾地,我們需預先做好準備。
第三十八條推動休閒農業,休閒農業區應重新確實檢討其存廢,或依現行發展重新規劃。不可諱言,早期有許多休區的設置並不符合時下休閒的發展需求,是時候淘汰,不要再投入資源,造成浪費。說不定反而可以刺激地方民眾自行整合及發展。
第四節,農業生態維護的部分
第四十條農地農用,再次呼籲,農地農用的位階應提升,而非僅是在“生態維護”議題項下。農地農用應該才是農基法的靈魂!怎麼會只有生態維護這麼低階!?
第四十二條有機農業的推動,其中提到為推動環境友善的農業,那麼,我們是否應該考慮這個環境友善的農業應非針對有機?國家應該認清事實,要去積極地對友善農法去定義。農業怎麼只分有機跟非有機呢?缺乏過渡與太嚴苛的界線,有機的發展反而會限縮。國內市場也非全有機,當務之急,應先給消費者可信任的糧食。
最後在四十三條所謂國土計畫之總體發展方面,土地的編定應該重新檢討,在一大片保育林區內,竟夾雜一塊私有農牧用地,這對土地的利用,及區域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未來原保地會更凸顯這個問題。所以確實的訂出限制發展區,不再有不同的編定、私有、放租等等,才有可能導向土地的正確利用。
以上,耽誤大家的時間,謝謝大家
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都市計畫類研究所分享文-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心得] 都市計畫類研究所分享文 ... 考了很多只上了一間成績如下(落榜的) 台大城鄉所國文: 63 (50%計分) = 31.5 英文B: ... 還有ptt的研究所版跟都市計劃版的進進出出. ... <看更多>
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111成大都計所考試心得(無補習)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年3月30日 — 目錄,一、前言,二、個人背景,三、考試成績,四、考科準備,五、考試心態,一、前言,關於考都市計劃研究所的考試心得文在板上似乎沒有,Ptt的分享 ... ... <看更多>
都市 計 畫 研究所 心得 在 [心得] 臺大城鄉所甲組/成大都計所/北大都研心得-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一、背景
本人就讀國立臺北大學的相關科系及群組,個人在系上的成績非常差,大約是90%左右,
大約直到大三、大四才稍微變得正常,這造成我基本上沒有申請甄試的可能。除了成績
的因素外,我也沒有特別突出的校外活動或社團經歷,綜合以上兩個因素是比起甄試入
學,我會優先選擇一般考試入學的主要原因。
個人直到大三的實習課程後才對都市規劃產生興趣,在考慮規劃領域未來就業的環境以
及敝系(大學部)對於規劃相關的課程不夠多、不夠深入的情況下,在大三決定要報考
都市計畫相關的研究所。
我發文的目的除了抒發上榜的心情外,也希望拋磚引玉,鼓勵對規劃有興趣的朋友能一
起加入規劃的領域。如果覺得大學時期的課程領域很廣泛,認為自己樣樣通卻樣樣鬆,
希望在未來有一個專精的領域,或是單純對於規劃感興趣,想要更加認識規劃,都可以
參考這篇文章的內容,希望能幫助到在正準備考試的各位。
二、考試成績
臺大城鄉所甲組
英文:72(36)
環境規劃與設計理論:69(69)
專業科目三A:78(78)
都市及區域計劃實習:60(60)
口試:85.67
總分:271.42(正取二)
最低錄取:255.75
成大都計所
都市計劃概論:58(17.4)
規劃分析方法:82(24.6)
口試:80.40(32.16)
總分:74.16(正取三)
最低正取分數:61.64
北大都研所甲組
都市及區域規劃概論:92(46)
統計學(選考):80(40)
總分:86(正取一)
最低正取分數:70
三、報考系所
我一共報考了臺大城鄉所甲組、成大都計所、北大都研所,而這三個研究所在課程安排
、研究方向、考試科目上都有滿大的差別,在報考規劃相關的研究所時記得要好好分析
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研究方向、或是希望能被哪位教授指導,來決定要報考哪一所。像
我自己就是沒有考慮太多所以三所都報了,最後還需要花很多時間及心思來來考慮要唸
哪一所。
四、考試準備及應考
因為都市計畫這個學門本身領域就很廣,加上這三所的考試科目命題範圍的差距,即使
有些科目的名稱很類似,考試的內容或方向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城鄉的都區實習和
成大及北大的都計概論);反過來說,雖然有些科目的名稱不同,考題也可能很類似(
例如近年城鄉所的設計理論和北大的都區概論都有考氣候變遷相關的題目),所以如果
準備要走規劃的領域要做好廣泛閱讀的準備(而且學科間的差距往往有點大,非常考驗
整合性的思考)。
以下我分別就參考書目還有各所的各科分別簡單說明應試的準備心態及命題的方向。
(一)教科書
《都市及區域計劃》(辛晚教)
這本書是一本總論類型的書,內容相當完整,但內容很多是比較老的,而且這幾年有關
高齡少子化、韌性、防災的概念幾乎沒有提到,所以得靠其他的地方來補。這本書有助
於建立都計很多的基本觀念,除此之外,書中也有很多分析模型可以參考。
《都市土地使用規劃》(薩之平 譯)
這本書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建立很多實際操作規劃觀念,也有點到很多新的規劃思潮(
例如智慧成長、新都市主義、TOD、協作式規劃)。這本書是所有書中最重要的書之一,
我覺得比較重要的章節有第一、二、三、七、九、十章,如果不想花太多時間可以只挑
這幾章看。
《生態土地使用規劃》(黃書禮)
這本書對於建立規劃中自然環境的觀念非常有用,像是容受力、適宜性分析、成長管理
、環境敏感地、永續發展、生態都市這些,也可以建立一些關於災害管理的一些觀念,
如果要考北大這本算是非常重要(畢竟作者是都研的教授)。
《災害管理上課簡報》(系上老師講義)
這是我們系上老師災害管理的簡報,裡面有滿多關於災害管理結合空間規劃的案例,如
果用來建立氣候變遷、都市災害的觀念也非常有用(像是調適、減緩、韌性、災害風險
、都市防災這些),而現在國土計畫在談得很多內容都需要這些觀念才比較好理解,對
於考試的幫助也滿大的。
《政大開放式課程:都市計劃法規》(戴秀雄)
這個開放課程是從計畫法制、區域計畫、國土計畫、都市計畫、市地重劃講到都市更新
,雖然很多是針對計畫法在公法上的討論,對於規劃本身的討論不多(也是有,只是比
起法律層面的探討來的少),但是對於建立計畫法(尤其是區計法、國土法)本身的觀
念是非常有用的。
《都市規劃》(施鴻志)
這本書也是總論性質的書,內容跟辛晚教的書比較接近(一些內容比較完整,例如永續
發展、規劃思潮演變)。總體上,這兩本書各有優缺,如果有辛晚教的書,這本書我覺
得就沒有哪麼重要。
《規劃理論》(戴伯芬 譯)
這本書到內容跟上面的書非常不一樣,是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切入規劃理論(例
如程序論、新馬、後現代、倡導式、協作式),就更加全面瞭解規劃是很有用的書,但
是對於考這兩所來說直接的用處較低,但是對有意報考城鄉所的人,這本算是相對重要
(即使不直接考書中的內容,也可以作為入學前的先修讀本,先習慣城鄉所中的理論訓
練)。
《交大開放式課程:統計學(一)、統計學(二)》(唐麗英)
如果覺得要聽老師講課才好吸收,非常建議看這個開放課程。我個人是在暑假期間就將
上下兩學期的課程聽完,越到後面越疲憊,建議可以較分散的方式吸收,壓力不會哪麼
大。
《都市及區域分析方法》(馮正民、林楨家)
要考成大的話,這本非常重要,受益無窮。如果要考城鄉所,準備專業科目時也可以參
考這本書,尤其是土地使用、公共設施、交通運輸的部分。
《規劃分析方法講義》(在網路上找到的)
我去年在網路上找到的講義,內容也滿完整的,而且滿多範例的,有些內容上面那本還
沒有,裡面有些內容成大也有考過。
《國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及相關法條
成大、北大都曾經直接考法條的默寫、解析這種類型的題目,像是主要計畫或細部計畫
的法定內容、應該擬定細部計畫的地區、都市設計或生態都市應辦理的內容等。這類的
題目一翻兩瞪眼,也很難硬掰,但如果不會寫挺可惜的,所以無聊都可以拿法條來背一
背。
(二)課外書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珍雅各)
這本書是提供一個非規劃專業者對於現代都市規劃的批判觀點,不一定要看完,但還是
需要瞭解珍雅各提出的一些觀念,這對於考試也滿有用的(或是看書看累了也可以看這
本),尤其是要分析、比較不同規劃思潮的時候。
《城市的意象》(凱文林區)
這是講都市設計一本很經典的書,對於考北大、成大沒有直接幫助,但是如果志在城鄉
所,這本我認為是必讀。
《明日城市》(Peter Hall)
這本是在回顧工業革命後都市規劃思潮的變遷,再版後加入了全球化都市的篇章。作者
在自序中就說這本書不是教科書,我覺得當故事書或歷史書來看是滿不錯的。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Peter Hall)
考完試才開始看的一本書,網路上有免費的pdf可以下載。這本書類似上一本,一樣是講
規劃自工業革命後的變遷,但是注重規劃本身的概念以及各個國家規劃制度的建立(最
後一章有簡單帶到規劃的程序)。作者同樣說這本書不是教科書,所以一樣當課外書看
吧。
(三)各科準備心得
1.臺大城鄉所甲組
城鄉所說實在是我備考時針對性最不足的一所,因為即便是甲組(都計、地政),它考
的內容也和傳統都計有滿大的差距,而且專業科目是以四個科目各出兩題的方式出題(
都市史、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交通運輸、區域發展),造成考試的準備方式可以非常
多元,以下簡單說明我的準備心得及方式。
‧ 英文:我個人是靠高中的老本去考,如果沒把握可以考慮做做看歷屆試題。
‧ 環境規劃與設計理論:四個組的共通科目,我認為最難準備的一科,命題範圍非常
,從都市規劃、都市設計、建築設計到城鄉所注重的許多空間學說或理論、女性主義都
是命題範圍,而這些題目其實對於只接觸傳統都市規劃的人來說有些難準備,個人建議
從《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城市的意象》、《規劃理論》等書來入門,當然也可
以直接去看那些理論的著作(例如《建築模式語言》)。
‧專業科目三A:命題方向有都市史、土地使用與公共設施、交通運輸、區域發展
試方式是四個領域各出兩題,要從八題中選擇四題作答。因為命題範圍很大,這也是相
對難準備的一科,建議準備初期就先決定要選哪些領域的題目。我準備的方向是偏重土
地使用與公共設施、交通運輸、區域發展(因為這些題目比較有標準答案,而且可以同
時準備成大的考試科目)。
‧都市及區域計劃實習:這科的考試方式相當特別,考試時間是240分鐘(非常久)。
以今年的考題是提出一個規劃的情境(宜居城市),叫你提出擬定計畫的程序、應該具
備的內容、計畫應考慮的重要事項、評估計畫時質化及量化的指標、可能面對的課題、
解決的對策等。是非常偏重實際操作的科目,我認為因為作答的時間很多,所以應盡量
展現自己作為規劃者時的邏輯、思考模式(這也是實務操作時的重點)。考題的類型很
廣泛,農村規劃、氣候變遷或宜居城市都可能是出題範圍,所以準備方式應該是盡量瞭
解各個空間範圍在規劃時的注意事項,並且掌握各個規劃程序應包含的內容(例如分析
項目、參與程序)。此外,這科的試卷還有一張全開的白紙,也許可以利用準備的閒暇
之餘練習將繁瑣的文字敘述轉換成各種的圖示、表格,在圖紙上呈現(我看到白紙的當
場嚇呆了,最後也只有使用普通的答案卷作答)。
最後我實習的分數只有60分,大概是老師不太認同我的思考方式或是我的邏輯有什麼不
完整或是衝突的地方吧。
2.成大都計所
‧都市計劃概論:這科的考法通常比較偏重都市規劃的基本觀念,具體的命題方向可
參考都計系官網的五大研究領域(同時分析近幾年的出題方向)。依據我在考試之前的
分析,考題大多都是基本的名詞解釋(例如計畫人口、容受力、經濟基礎分析法)、規
劃理念的運用、產業發展、都市再生、高齡少子化等主題。說實話,我認為成大往年的
考題都比較死板(就是有標準答案,難硬掰),出題方式也比較直來直往,只是他今年
就換了一種考法(至少對我來說),雖然還有是死背的題目,但都不是我有特別準備的
方向,結果就是只有58分,在考試的當下我已經覺得沒有機會進面試了,還好最後來是
進了。
‧規劃分析方法:這科是在考都市規劃的量化分析方式的模式、理論、應用。主要項
有人口、產業、土地使用、交通運輸、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公共設施、計畫評估(財
務、多準則評估)、迴歸分析這些。唸這一科要有先有一些基本數學的觀念(主要是統
計跟函數的觀念,微積分我基本忽略)比較好唸。今年考的相當簡單,也沒有繁瑣的計
算,第一題是運用logit模式導出兩種運具的旅次數還有使用模式時要注意的地方,第二
題是經濟基礎分析法,第三題是IRR怎麼判讀以及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3.北大都研所
‧都市及區域計劃概論:北大在這科的命題方向偏向都計與環境規劃、氣候變遷議題
韌性理論的結合,所以像是適宜性分析、氣候變遷、容受力、環境敏感地、災害管理這
些幾乎都是必備的觀念,在這方面,《生態土地使用規劃》是非常適合入門的一本書。
此外,高齡少子化、TOD、都市區域經濟學也經常是命題的方向。我有時也會找一些期刊
論文、碩博士論文來參考,激發一些寫題目的新想法。
‧統計學:近幾年的考法是50題全英文選擇題,命題範圍大約是敘述統計、機率論(
簡單的)、抽樣分佈、區間估計、假設檢定、迴歸分析、相關分析、ANOVA、無母數檢定。
北大比較常考觀念題,各種推論統計的統計假設這種,或是給案例,問要用什麼檢定;
因為這樣,幾乎不會考困難的計算。
以上打了哪麼多,我還是想強調一定要自己先分析命題方向,並試著抓關鍵詞,並且謹
記都計的出題非常活:不論是各個理論間的比較、理論怎麼結合規劃實務、怎麼調整分
析方法因應外在變化、近期時事或案例的評析、理論可以調整的方向,或是單純問分析
方法的基本列式、理論的基本內涵、背出法條的內容,從淺到深、從窄到廣、到簡單到
困難,都可能是出題的方式,所以最好的準備辦法就是瞭解各種學說及思潮的內容及發
展脈絡,並且盡量試著推導各種統計還有分析的公式,加深記憶,盡量避免用死記的方
式(尤其是簡單的公式)。
五、書面審查
臺大及成大都需要第二階段的書審,書審的目的大概是為了讓面試時教授有東西問(例
如大學時期參與過的活動、過去做過的報告、未來的研究方向、畢業後的計畫等)以及
展現出自己對於那個系所理解的程度。
我從來沒有準備書面備審資料的經驗,所以我是在參考系上學長姐的書審內容以及徵詢
朋友及同學的意見製作出我的書面備審資料,我個人認為參考價值沒有特別高,但還是
提供一個簡單的架構供參考:
‧基本資料(系所、語言能力、軟體操作能力、作品集等)
‧自傳(個性、大學以前、大學時期等)
‧報考動機(學習的歷程、希望獲得的能力等)
‧學習計畫(入學之前、就讀期間、畢業之後)
我覺得書審的重點是要和之後面試的內容結合,並展現出對於那個系所及教授的瞭解(
這個時候有相關的人脈詢問起來會方便許多)。因此我認為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自傳的
內容,包含:自己預計研究的內容、希望被哪位教授指導、列出自己預計修習的課程等
。
六、口試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個人沒有面試的經驗,我主要的準備的方式就是延續書審的內容,
我個人也不是面試的高手,但是有些基本題一定要思考過要怎麼回答,然後盡量展現出
沉穩的態度,不要展現出被教授的提問嚇到的樣子(不過我也沒有遇到扮黑臉的老師)
。
面試的內容我是盡量不去擬稿,避免自己去背稿顯得不自然,然後在回答時我也會盡量
加入手勢,兩眼看著提問的教授、面帶微笑(雖然面試時帶著口罩)展出現出回答時誠
懇的態度。
下面我分別列出有口試的系所當時教授的提問、我的應答還有心得:
(一)臺大城鄉所
在臺大簽到之後會拿到一張小卡,上面有寫說等一下口試的基本題,包含:自我介紹、
報考動機、對城鄉所的批評指教、其他你要補充的(以上要在三分鐘內講完)。
甲組面試的老師是賴仕堯、黃舒楣與陳良治教授,我當時帶著三分的備審資料、成績單
還有教授的推薦函交給教授。三位教授都有提問,主要提問的老師是陳良治教授。他們
的提問包含:為什麼要選擇城鄉所,明明還有其他類似的研究所、大一大二期間的成績
是發生了什麼事、對我來說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是什麼、我所認識的全球化都市競爭是什
麼。
(二)成大都計所
成大的面試相對之下就比較嚴肅一些了,五位教授坐在了一排,而考生則在間隔一段距
離的課桌椅接受口試(課桌椅連在一起很難坐進去),教授後方還有幾位應該是負責記
錄和計時的學生。
負責口試的老師分別是鄭皓騰、黃偉茹、閻永祺、林漢良及石豐宇教授,主要提問的是
黃偉茹、閻永祺、石豐宇教授。成大和臺大相同,也是先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兩分鐘
)後進入面試的提問階段。教授們的提問包含:看到你曾經做過傳染病災害管理的報告
,對於現在新冠肺炎有什麼看法(具體問題我當下沒聽很清楚)、未來入學後想要研究
的方向、希望被哪一位教授指導、為甚麼想要研究這個內容、能夠將這項研究跟哪一個
過去做過的報告結合嗎、進行這項研究需要哪些研究方法等。
成大的教授們非常注重考生有沒有確定未來想要研究的方向,而且成大的教授非常喜歡
持續追問,持續將問題延伸、加深,所以要非常瞭解自己究竟在講什麼,以免被追問後
什麼都說不出來。
七、放榜後心得
即便考都計相關研究所的人很少,準備考試本身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看到
很多人可以出去玩的時候),每天都是吃差不多的食物、差不多的外出時間,把自己埋
在書裡面,每日每夜地看書。用一句話總結都計這個科目就是:什麼都需要懂一些(難聽點
準備考試時候的心態可能是最難調整的,畢竟如果每天只能和自己講話、和書本相處的話,心態真的滿容易崩的,所以我覺得早早找好志同道合、能夠一同討論的朋友一起準備考試會是比較健康的考試準備方式。最後,如果你也想要報考都市計劃的研究所,而對於準備考試上的方式有其他的疑問,也歡迎站內。
※ 編輯: Hollowcrown (114.137.168.77 臺灣), 04/04/2020 18:40:58
※ 編輯: Hollowcrown (114.137.168.77 臺灣), 04/04/2020 18:51:07
... <看更多>
相關內容